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位的姓氏,人口较多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。
寻根溯源 宗姓来源有五:
1、据《汉宗俱碑》、《元和姓纂》所载,古帝重黎之后,即羲和之四子,分掌四岳之诸侯,称四岳。四岳之后有宗姓。2、据《元和姓纂》、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载,周大夫宗伯之后,以官命氏有宗伯氏、宗姓。3、出自子姓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载,春秋时宋襄公同母之弟敖,仕晋,其孙伯宗为三 所杀,子州黎奔楚,少子连家于南阳,遂以王父字为氏。4、出自偃姓。春秋时群舒(其时在今安徽庐江西之舒庸、舒蓼、舒龙、舒鲍、舒龚等小国,统称群舒,后灭于楚)之属有宗国,其后以国为氏。5、出自他族。春秋时小国 子(故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,后灭于楚)之后有宗姓( 人即今湘西土家族之先民);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、大凌河等地;清广西镇安府土司为宗姓,始于明朝;今彝、蒙古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得姓始祖 羲和。远古时掌管天文、历象的专官。除此之外,古今之解释不尽相同。原始羲和在《山海经》神话中是上帝的妻子,生太阳的女神。到《楚辞》中演化为太阳的驾车者,到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等篇中演化为黄帝手下司日的男性官员。到《尧典》中演化为天文官四人(羲仲、羲叔、和仲、和叔,此为今文家说)或六人(羲氏、和氏及两仲、叔,此为古文家说)。到《史记·夏本纪》中又变为夏仲康手下天文历法官员一人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羲和一词成了天文历法官员的代称。
繁衍播迁 宗姓源出多头,综上所述可知,在先秦时期宗姓已在今河南南阳、安徽庐江、四川渠县一带落籍,加之《左传》中所提及的陈国的宗竖,卫国的宗鲁以及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讲到的齐大夫宗楼,表明了宗姓在先秦时期还分布到了今河南淮阳、淇县以及山东淄博一带。汉时,宗姓之大宗繁衍于今河南南阳一带,不但人丁兴旺,而且名家辈出,此支宗姓历魏晋南北朝而不衰,声震天下。东汉以后,宗姓在今陕西西安落籍,并以此为跳板繁衍播迁到今甘肃陇西、兰州一带。三国时,南阳宗预因入仕而进入四川,蜀亡后,又徙居洛阳。两晋时,已有宗姓落籍到了山西介休。此间至南北朝时,中原板荡,南阳宗姓有因仕宦等原因播迁于今湖北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安徽等地者。隋唐间有南阳宗姓徙于蒲州河东(今山西永济),武则天的堂妹夫宗岌即其后也,亦有南阳宗姓迁于江陵(今属湖北),北周人宗懔即为其后。此际宗姓已广布于黄河中下游诸省,并有在今北京、天津一带定居者。宋代以后,宗姓之发展重心渐移到了今江西、浙江、安徽等地,后来的夷族入侵则导致了他们逃亡于今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。明初,山西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今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山东、河北等地。明中叶以后,有沿海之宗姓播迁台湾、海南以及云南等地。历有清一代,宗姓在全国分布愈广,并有山东等地之宗姓入居东北三省。 如今,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安徽、江西、河北等地多此姓,上述三省之宗姓约占全国汉族宗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。
郡望堂号 宗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,形成如下郡望:
1、河东郡,秦代设置,治所在安邑(故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);
2、京兆郡,汉代设置,治所在长安(故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);3、南阳郡,秦代设置,治所在宛县(故城在今河南南阳)。
堂号:“河东”、“希晦”、“京兆”、“碧山”、“南阳”、“松柏”、“新柳”、“忠诚”、“含香”、“忠简”等。
宗族特征 1、宗姓人才济济,代有才人出,历史上尤以南阳宗姓表现得最为抢眼,其世代簪缨,历千余年而不衰。2、宗伯系官名,《书周官》曰:“宗伯掌邦礼,治神人,和上下”。汉称太宰,后为礼部之职,故也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,礼部侍郎为少宗伯。③宗姓在宋人编著的《百家姓》中位居第一百七十六位。
名人精粹
宗俱:南阳安众人,东汉大臣。由太常而迁为司空。宗绀:梁国蒙(今河南商丘)人,东汉天文学家。初任蒙县公乘,善星历,因成功预测出日食发生的时间而迁为待诏。其孙宗诚亦能成功预测出日食发生的时间,并指出官历之误,官至舍人。
宗资:南阳安众人,东汉大臣。举孝廉,官至汝南太守,其任善之名,闻于海内。其子宗承有名节,得曹操敬重,魏文帝时官至直谏大夫。
宗预:南阳安众人,三国蜀将领。从张飞入蜀,刘禅时官至镇军大将军,领衮州刺史,爵封关内侯。
宗隐:西河介休人,十六国时后燕大臣。历官尚书郎、太子中舍人、本州别驾。
宗燮:金城(今甘肃兰州)人,十六国时后凉大臣。官至太常卿。
宗承:南阳涅阳(今河南镇平)人,东晋大臣。曾任宜都太守。其孙宗炳乃南朝宋学者、佛教哲学家,善操琴绘画,精于言理,好山水,爱远游,屡征不仕。宗炳孙宗测乃南朝齐学者,善画,好音律,着有《续高士传》、《衡山》、《庐山记》。
宗岌:蒲州河东人,唐代学者。仕魏王泰府,与人合撰有《括地志》。宗楚客:蒲州河东人,武则天从父姐子,唐朝大臣。武三思专权,起为兵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。三思被杀后,又鼓动韦后再革唐命,被李旦子李隆基所杀。
宗泽:婺州义乌(今属浙江)人,南宋抗金名将。进士出身,任地方小吏颇有政绩,后因不得志而去职。靖康之际复出,先备战于磁州,再任天下兵马副元帅,率军勤王救汴。他治军严明,备战有方,屡胜金兵,闻名天下,金人呼其为“宗爷爷”。官至徽猷阁待制、开封府尹等职。
宗元豫:江南上元(今江苏南京)人,明末清初学者。潜心经史,一生著述颇丰,有《两汉文删》、《古诗赋删》、《卧游录》、《焚余稿诗文》、《志小录》等十几部著作。
宗元鼎:江苏江都人,清代学者。康熙十八年贡太学,部考第一,著有《新柳堂诗集》、《芙蓉集》、《芙蓉词》。